【两会话文明】从“家”出发 培育文明风尚 | 文明主张

两会话文明
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。全国两会期间,中国文明网推出“两会话文明”专题报道,报道代表委员有关履职建言,陆续推送“文明主张”系列内容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千家万户都好,国家才能好,民族才能好。如何培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,用好家风引领带动好社风,听听代表委员的心声。
家庭文明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精神基础
毛相林
全国人大代表 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
家庭文明为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。随着农村经济发展,农村家庭因贫困导致的矛盾显著减少,但同时要警惕“有钱滋长恶习”现象,这就离不开诸如勤俭持家、注重子女教育等良好家风家教的引导。在乡村,通过评选文明家庭,宣传良好家风,能逐步培养和塑造村民的文明自觉,带动形成良好乡风。
家庭教育是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关键
杨建德
全国政协委员 民进四川省委会副主委
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原生家庭的教育环境。建议家长加强学习,学会与孩子科学交流,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,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。我认为可以更多地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和社交活动,从根源上缓解心理压力。相较于让孩子在学校学习心理学课程和接受心理治疗,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与自然和他人接触,在成长中培养个人兴趣,这些才是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。
家教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
张敏
全国政协委员 云南省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
家风是融入日常的生活哲学
杨蓉
全国人大代表 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三桥派出所副所长
家风不是挂在墙上的训诫,而是融在洗碗、扫地、和面里的生活哲学。有的年轻家长过度注重书本上的知识,忽略家庭场景中的“养成教育”,但往往生活细节才能传递价值观,比如我的奶奶和母亲在我学习和面的时候,就一直强调,要做到“盆光、面光、手光”,潜移默化就养成了我节约不浪费、做事有标准的性格。在30年的社区工作中,我发现一个家庭的家风家教好,家庭矛盾就少,社区的平安建设就有保障。
来源:中国文明网